当前最新:雨水至 耕耘候丰收|农事与二十四节气
编者按: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到底从何而来?每个节气对农业生产又有什么意义?即日起,大河报·豫视频启动“农事与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和你一起追寻二十四节气的奥秘。
“雨水至,春耕始,万物生。”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在雨水前后,万物开始复苏,降水逐渐增多。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也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应。
【资料图】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寒冷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春风拂面,温和的阳光和潇潇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农谚说得好:“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按照节气农谚,雨水至,各地农民朋友的春耕春管农事活动将进入繁忙时节。
【雨水与农事:"冷尾暖头"天气,抢晴播种】
一年之计在于春。温暖的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的返青或生长,需水量逐渐增大,这时候的降雨对于农作物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为农作物全年的生长开了个好头。
在新乡市,冬小麦正陆续开始返青,小麦整体长势良好,群体足、个体壮,正是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
近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小麦专家指导组带队到新乡市调研指导小麦春季管理,每到一处都仔细调查小麦苗情、墒情及病虫草害发生情况。指出小麦存在部分旺长、缺墒或田间杂草较重等情况,并及时制定了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组织技术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指导。
据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研究员、副主任王永华介绍,为防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秧苗的危害,强调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天气,抢晴播种,做到一播保苗。同时,提醒广大农户应做好疏通沟渠、排水降渍,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
【小麦田管:坚持一个“早” 抓好一个“防”】
“今年小麦春季麦田管理要以‘因地因苗施策,分类分区管理,促弱控旺稳壮、抗旱防冻防倒、防病治虫除草’为重点。坚持一个‘早’字,抓好一个‘防’字,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搭好丰收架子。”王永华说。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麦小麦粒粒饱”。在雨水节气前后,要重点做好三类苗麦田,尤其是苗小根少、蘖少、群体小的晚播弱苗麦田和冻害较重的麦田“以促为主”的早施早管工作,最好采取返青拔节两水两肥两连促的栽培管理措施。
在鹤壁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采用多种形式,把春季小麦管理关键技术落实到地块,为实现今年夏粮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大河助农团记者在这里提醒市民,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人们应注意防护、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扫码下载豫视频APP,了解更多一手资讯!